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抗战时期重庆版画鼓舞士气

2015-08-21来源于:重庆晚报编辑:兰兰


中国版画艺术家王琦之子王炜展示曾刊于美国杂志的木刻
昨日, “长枪出击——抗战时期大后方版画运动文献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实物资料约30件,原板、版画等56件。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9月12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美国杂志曾刊登多幅木刻版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大后方的木刻运动以古今中外文艺史上未曾有过的规模、声势、形态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救亡文艺战线上的一支先锋队和主力军。”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凌承纬介绍说,此次展览通过来自重庆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浙江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王琦先生、王炜先生和朱澄先生提供的珍贵资料和原作,以文字、图片、木刻原作对抗战时期的艺术史进行梳理和呈现。
在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院长王炜先生还带来自己收藏的1945年美国《生活杂志》,在一正一反的老旧杂志上,刊登了8幅木刻作品,包括荒烟的《末一颗子弹》、刘铁华的《月下行军》等。王炜介绍说,一般的木刻花一晚上就能完成,而《末一颗子弹》是荒烟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刻的,整个画面背景烽火连天,一片狼藉。另外,版画不仅反映当时的战斗场面,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王炜父亲王琦的代表作《石工》也在此次展览上展出。王炜还回忆说,父亲也在重庆迎来了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当时在重庆刻的《湘桂大撤退》组画被称为版画流民图。
木刻版画曾在世界范围内巡展
抗战8年期间,大后方的美术非常活跃,但称得上运动的就只有版画运动和漫画运动,“他们有规律有组织,很广泛。”凌承纬说,木刻版画最大的优势是传播性快,“他可以同时多份印刷展出,还可以直接将木板上印刷机印刷,这就将抗战时期艺术的教化传播功能放大。”据了解,1942年至1944年“中国木刻研究会”组织与承办的大规模“双十木刻展”,该展一连三届在全国17个地区同时举行。另外,王炜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抗战时期外国驻华记者也将木刻版画介绍到了全世界,抗战期间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木刻版画的巡展,现在大英博物馆等都收藏有大量的木刻版画。
在此次展览开幕式上,王炜还将自己创作的《刻痕》捐赠给重庆美术馆向抗战木刻致敬,在画中加入了抗战时期创刊的杂志《战斗美术》、《木刻阵线》、《战时青年》等,“这幅作品从去年就开始动手,用抗战时期木刻运动的文献资料元素综合而成,用丝网版画形式表现。”
重庆晚报记者 柳青 钱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