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专访施慧教授:艺术和纤维无界限

2015-07-12来源于:新浪浙江教育编辑:兰兰

对于纤维作品,当很多人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工艺层面时,如何超越设计达到艺术?传统在当代社会渐行渐远的当下,怎样凸显作品的“中国性”,引起人们反思?日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科技周期间,中国第一代现代纤维艺术家——中国美院雕塑系博士生导师施慧教授与宁波乐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宁波曦源纺织品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李静,以及纺织学院纺织品设计、家纺设计等专业师生代表展开了一场艺术家、企业、师生三方对话,共同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发展专业的艺术性以及方向的定位。

据了解,施慧被冠以“中国第一代现代纤维艺术家”、艺术界的“炼金术士”,是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雕塑艺术家大奖获得者,2007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棉、麻、宣纸、纸浆等柔弱的纤维材质常见于她的作品中,在当代艺术的层面上体现出东方精神的底蕴。在与施慧的对话中,使企业老总、师生们认识到:艺术和纤维的无界限,同时也看到了未来纺织专业广阔的艺术前景及艺术与专业的融合性。

纤维编织的技法如何应对材料的发展进行最好的应用?”

施慧教授解释说:“我们通常认为,什么材料应对什么技法。其实不然,像我的作品中,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则来自生活中通认的垃圾,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毫无用处,我们通过改变思想、转换角度进行应用便是变废为宝。技法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要理解材料的特色,并把材料进行合理的解读,熟知产品的用途。”

企业所应用的纤维艺术,更多的是展现在面料和服装方面,在面料上进行编织处理,以达到美观。那么,怎样走出在面料上编织的弊端,开辟新的方向及创新?

施慧教授:企业和艺术还是有所区别的,毕竟,企业是规模生产、批量生产,而艺术家生产一件作品所费的时间是企业不能预期的。这更多的是需要企业的设计师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解读,了解产品和艺术品的特色进行设计和处理,以做到产品艺术化。企业产品想要创新,并不只是依靠材料的选择,更多的是要有好的设计师进行创新和改变,优秀的设计师便是企业的新鲜血液。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性较强,纤维艺术对专业有何要求及发展?

施慧教授认为,高职院校所教所学注重的是社会就业方面,学院有些艺术性的专业可能会注重艺术与产品的融合。因此,不要求特立独行的个性,但先了解产品的适应人群,从创作的角度解读产品,让艺术与商品有机的融合。

麻省理工的校训是“既要学会动脑,更要学会动手”。身为老师的我们在教学时脑和手哪个更为重要?

施慧教授:在我看来,思想在前,行动在后。有了思想,才有眼光,也才可以进行操作。眼光是艺术的前提,而思想是眼光的前提。说到纤维艺术,它所具备的眼光是不可或缺的,老师的教育要有自己的思想才会更大化的影响学生的修炼。有个性的90后一代并不是那么容易认可他人。对于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院校来说,思想尤为重要。

学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结合纤维艺术进行创新设计是否是一条有前景的道路?

施慧教授:纵观现今社会,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有很多可能性。不少企业将纤维艺术融合到产品中,既具有使用性又具有观赏艺术性。因此,你想要把自己的专业与纤维艺术结合便是创新。只是如何实现想法,这是需要你开动大脑付诸行动。

上一篇:纤维艺术 下一篇:纤维艺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