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中国版画生存之路:走进普通家庭

2015-01-20来源于:北京商报编辑:岚枫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使经典作品独一无二的韵味消失殆尽,也使艺术由精英走向大众,技术复制取消了艺术的惟一性,但却加大了艺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的这番话,放在版画艺术身上,却能品味出更深的寓意,也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现当代艺术的内在逻辑。


吴冠中版画作品《鸟巢》

首届“北京798国际版画博览交易会”将于11月6日-13日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本次博览会力求扩大版画认知,突破创作樊篱,使版画产业充分占领艺术品市场,并吸引更多收藏家关注。

扩大认知 版画发展非一日之功

尽管有吴冠中丝网版画一路走高,尽管版画在拍卖市场受到藏家关注,但从根本上讲,中国版画目前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版画家苏新平认为,版画特有的“间接性”和“复数性”决定其在艺术价值认定和市场价值增值方面的尴尬,再加上消费者收藏动机的功利性和市场操作的不规范,导致了版画艺术在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明显的差异,从而使得版画难以正常的姿态介入市场。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中国版画的沉潜状态使之不具备当代先锋文化的“明星效应”,因而很难形成消费者在商品价值方面的广泛认同。而一些具有实验意识的版画家,如徐冰、方力钧、张晓刚等,也因版画的边缘与冷落而放弃版画专攻当代实验和前卫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版画同当代先锋文化的密切联系,使版画失却了原本紧随时代步伐的先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出了当代艺术理论界、艺评家和收藏家的视野;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版画的精英性也使之远离普通大众的欣赏和收藏视域,坐失介入当代艺术市场的先机。

“普通人看来,版画是边缘、低廉和弱势的,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不少顶级艺术品价格却是由版画创造的。卢浮宫有一个厅专门展出欧洲铜版画,而国内对珍贵版画价值的认识远远不够。”百雅轩总裁李大钧向记者介绍。他认为,版画在全世界是相通的,很多国家艺术家对版画的重视和参与程度比中国高。版画的价值不只是艺术市场“钱的价值”,也有美化环境、艺术教育的实用价值。

这一观点得到了藏家的认可,版画收藏家徐涛表示,“如果版画家一直将其市场定位于收藏领域或艺术品拍卖会,将在很长时间内使之无法和中国画及油画抗衡”。因为版画的“复数性”是和收藏界的“惟一性”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再者,现代创作性版画与具有2000年历史传承的中国画和经历600年岁月磨砺的西洋油画相比,在中国收藏界‘资历’上并不占优势,自然不能和中国画或油画相提并论。这是历史,也是现实,无法回避,且短时间很难改变。使版画真正走进家庭,这恐怕才是实实在在的生存之路。”

今年恰逢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鲁迅倡导发起中国新兴版画运动80周年。“这在版画的发展上是个重要的节点,是‘文博会’首次设置版画交易会分会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大型活动部部长詹文清表示,“在这样一个版画艺术的重要年份,‘文博会’设置首届版画交易会将通过一系列版画教育讲座、版画体验活动,体现版画展览内涵的延伸”。

“版画的分享性、亲民性等特点正是时代的需求,版画应以全新的面貌被社会接受,社会公众对版画的需求也在加大。用发展的眼光面对变革,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观众参与版画事业,体现版画的自身价值,正是版画事业的机遇。”李大钧表示。


丁绍光版画作品《和平鸽》

除弃樊篱 打破创作小圈子

“在国外油画家、版画家统称为艺术家或画家,无论油画、国画、版画其实质和前提是画,国、油、版只是修饰词。”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范敏对版画被当代艺术边缘化的观点并不认可,“边缘状态的说法不准确,回顾中国版画的发展之路,有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辉煌,曾经的辉煌相信每一位了解中国当代版画发展史的人自有理解”。

范敏认为,只能说版画被艺术市场边缘,当下的版画市场现状确实与当代艺术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但从另一个层面审视版画,版画艺术本身并没有被当代艺术边缘,国内外的当代艺术经典作品许多出自版画。“或许是版画的宁静使许多版画艺术家沉浸于版画艺术的本体,因而当代版画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精神状态与人文关怀有了较高的诉求。”范敏称,“市场的边缘与版画的普及可谓息息相关,而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更长的时间”。

“版画反映的题材具有时间性,色彩以黑白为主,还有藏家对其‘可复制性’充满疑虑。以水印版画为例,技艺复杂、耗时耗力,市场价值又得不到体现,版画家越来越少,作品不多,流通量就更少,版画艺术的整体水平自然受到影响。”专门从事水印版画的版画家张德宝表示,“好的版画家很少,而全国的书画家几百万人,书画创作领域比较浮躁,版画则不同,既要艺术创作又要在制作上花工夫和精力。要讲究构图,在某些工艺上还要把20多版套好,不能错位,创作起来很不容易”。

“应该说,是市场经济的作用使得版画家无奈转行,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为什么有很多人做版画,而且有很多的版画群体,那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艺术作为政治的附属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市场经济后这一状况彻底改变。”范敏介绍,现在坚守版画艺术的人大多集中在院校里。

相对于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用“踏实”二字来形容中国版画近一二十年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的前十年,比较重视版画语言,国内做了很多届包括木版、石版和丝网在内的‘三版展’,使得各个‘版种’都有了很大推进,近年版画开始注重观念性的变化。版画与现实、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贴近,这是版画的强项,在艺术造诣方面,版画并不逊于其他的画种”。

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张远帆也认为,市场的不温不火只是表象,版画创作本身的困境更值得关注。“中国版画发展到现阶段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作者仍然停留在对技术、个人风格等层面的追求,作品制作精良却不动人。”他认为,应该在关注“版画本体”之后,转入到以“艺术本体”为对象的更宽阔的视野中来。

“现在需要做的不仅是有版画家参与的版画交易会,还要打造各领域艺术家广泛参与的版交会。”版画交易会组委会负责人汪频这样阐释本届版画交易的开放与多元。首届北京798国际版画博览交易会,不仅包括了国内外版画界的众多精英,以力群、王琦、宋源文、丁绍光、徐匡、阿鸽、谭平、苏新平、康剑飞、杨宏伟等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版画艺术家,更是推出了许多其他画种优秀艺术家的版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