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多媒体时代的人造“风景”

2015-07-10来源于:外滩画报编辑:婉婷

作为2008 上海电子艺术节主要活动之一的“电子风景”新媒体艺术展,10 月18 日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与上海科技馆同时开幕。欧洲著名的新媒体独立策展人卡斯戴利(Richard Castelli)策划了此次展览。区别于科技馆的技术展示部分,证大馆主要展示的是充满超现实梦幻气息的艺术作品。

法国艺术家Jean Michel Bruyere 的大型装置作品《达玛斯特斯之路》,并列排成50 米长的21 张洁白的自动病床,在电脑控制下正缓慢“舞动”

人们闻到弥漫在展厅里的浓郁的落叶气息,但在进入作品现场前,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会知道即将出现在眼前的是怎样的场景。他们踏上厚厚的落叶,面对的是那并列排成50 米长的21 张洁白的自动病床,这些笼罩在荧光灯管白色光线里的病床,在电脑控制下正缓慢“舞动”。

这是法国艺术家Jean Michel Bruyere 的大型装置作品《达玛斯特斯之路》,名字取自古希腊著名的传说,外号“铁床贼”的强盗达玛斯特斯把抓到的人绑到铁床上,短的拉长,长的锯短。但正如创作它的艺术家所说,这个传说只与作品的名字有关,且是在作品完成后才想到的。

看着那些慢慢地起伏升降、调整姿态的白色病床,沉浸在不断涌起的落叶气息里,人们会在超现实的梦幻中迷惑不解:它究竟意指何处?恐怕只有身处现场的人,才能在各自不同的心境下有所感触。

实际上,这次展览的作品在视觉效果上总处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不断变换中。从落叶白床的场景中转过头,就会看到瑞典艺术家hristian Partos 的两件风格迥异的作品。在感应装置作品《Step-Motor Animation》里,成千上万的小孩面孔不断向没有边际的螺旋空间移动,而当人们离开或尚未进入现场时,这里只有一张平静光滑的玻璃桌子,上面没有任何影像。

更单纯也更耐人寻味的是装置作品《母亲(多向镜)》,它先用5000 面倾斜度不同的小镜子,拼出艺术家母亲的肖像,再用一束光打在对面的空墙上,反射回来的光线在镜中形成不同色调,使“母亲”的形象随观者的角度变化而产生或明或暗、或清晰或模糊的变化,甚至会消失。

这位瑞典艺术家为人所称道的特点,就是每件作品都有非常鲜明的差异,有一年,当他的10 件作品同时展出时,人们竟然以为他只是策划人,而那些作品则来自不同的艺术家之手。

电子/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人眼中已不算稀罕,但这次“电子风景”展出的欧美艺术家的作品还是使人耳目一新。这种新鲜感一方面来自对新媒体技术的赞叹,另一方面则来自对新媒体观念的意外。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些作品中越是看起来相对简单的,就越是有着复杂的技术在背后支持,同时,不管看似简单还是复杂,都展现出非常宽厚的观念视域。

法国艺术家Julien Maire 的《低像素电影》,是将一组普通影像,通过幻灯投影转换成超低像素的单色数字影像,将像素降低到最小范围,只能表现抽象的几何图形,并显示最小范围的移动……在这样的“电影”里,看不到任何具体事物,能看到只是蒙德里安式的抽象画面,只不过它们在不断变动。

受“9·11”事件启发的现场装置+ 影像作品《世界末日模型》,则不仅展示了精密的电脑影像技术,还展现了艺术家在利用特殊材质(黑色的极细小的钢珠)方面非凡的数学计算能力。

他用这黑色小钢珠来塑造物体形状,在桌上展示一座建筑模型,而这种特殊材料塑成的建筑是无法保留固定形状的,每个建筑都在经历建成、倒塌然后再建成……这样无休止反复的过程,通过摄像机镜头和投影机呈现在对面的墙幕上。这种“建筑物”永远在缓慢的坍塌过程中,很像是电影中常用慢镜头来表现的场景。

整个展览中最具震撼效果和视听冲击力的作品,是德国艺术家Ulf LANGHEINRICH 和奥地利艺术家Kurt Hentschlager合作的综合影像作品《磁极》。在排列成弧形的7个大屏幕上,7 个充满活力的形象组成了一个无法形容的独特景观。

事实上,这是将一位名歌手演唱的片断经过特殊处理后呈现出来的。被处理后的歌声已无法听出任何音律,只剩下巨大而有节奏的电子噪音效果。同样被异化的是那位歌手的表演形象,在色彩不断变化、线条不断虚化的变幻中,身处现场的观者会觉得正在经历的不是一个完整的视听过程,而是陷入到一个极细微的瞬间里,而这个瞬间又呈现出被无限放大了的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