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北美街头壁画

2015-07-11来源于:美讯在线编辑:雨辰

旧金山黑人聚居的第三街那一带有不少表现黑人传统的壁画,既有非洲文化的神秘韵味和雄浑狂放的色彩,有的画也表现了黑人在美国社会里的特定角色,比如一个大幅作品里,围绕着神秘的古老形象,画着各种竞技体育运动中的矫健身姿的黑人。

上面说到的《进化彩虹》所在的海特街,是大名鼎鼎的嬉皮运动的发源地。六十年代,嬉皮士来自各地,聚居在海特街和阿什布瑞街一带,用他们的另类反传统行为和激进信仰惊呆了全美国。他们行为怪异,比如,有的人往路边的停车计费器里塞进硬币后,就裹着毯子躺在停车位里,享受那半小时。1965 年和1966年,嬉皮士占领了海特-阿什布瑞区,整个地区都弥漫着他们的迷幻药和音乐生活主题。

保守的中产阶级可不想跟他们发生关系。1967年4月,美国著名游览巴士公司Grayline甚至开办了海特-阿什布瑞区嬉皮观光游,有人称这是美国大陆范围内唯一的出境游,因为嬉皮士们太特异了,简直就是外星人。他们只有真地没饭吃了时才去工作挣钱,其他时间尽情花在服用迷幻药然后享受幻觉上。他们在金门公园举办长达一星期的“行旅节日”音乐会,还在纽约州的伍德斯托克举办了有五十万人参加的三天摇滚乐狂欢。

那次狂欢可说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但是他们并不只是一群文化和行为叛逆者,而是在社会理想上执着投入,积极地组织和参加反越战和社会平等活动,坚持要让自己的信仰和声音被世界听见。嬉皮运动蔓延到全国的大学和城市。他们频繁举行大型摇滚音乐会和抗议活动。有的嬉皮士创办了自己的实验社会平等的公社。

现在的海特和阿什布瑞地区很安静,树荫遮蔽着街道和民居,《进化彩虹》就留在那儿,和它紧邻的一幅画《机器时代的困惑》,充斥着扭曲混乱的工业形象和符号,细品才读得出寓意。那里还有无政府主义书店,店外的壁画上有一行字:历史记住两种人,一种是谋杀者,一种是反抗者。另一幅画里是一个男子深沉忧愤的面容,文字写着:我们一无所有唯有尊严。还有一幅画里则写着:不要得到世界却丢了你的灵魂,智慧胜过金银。这些画作和传道区的浓烈拉丁诺风格有很大区别,代表的是以白人为主的一个社会群体的诉求、困惑和思索。 

内容摘要:中国现代壁画是在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开始寻梦之路的,它在诸方面与传统缺乏有机的联系,存在着严重的断裂。本文从中国现代壁画的滥觞与断裂、困惑与尴尬两个部分探讨了中国现代壁画的现状,并作出展望,认为它是面向公众、美化环境、传承文脉、塑造和强化环境、改善场所氛围的一种创作活动。

关键词:中国现代壁画断裂创作语境  

一、 滥觞与断裂 

  谈到中国现代壁画的滥觞,首都机场壁画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尽管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向国内介绍墨西哥现代壁画家里维拉,并明确指出:“壁画最能尽社会的责任,因为这和宝藏在公侯邸宅内的绘画不同,是在公共建筑的壁上,属于大众的。”但当时国难深重,民不聊生,几乎无人响应。而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壁画只是宣传和批判的工具,建筑业只能与当时温饱型的社会同步,虽有壁画之兴者,但力不从心。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壁画的兴起只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种建筑飞速发展,中国现代壁画也开始如梦初醒,充满生机地匆匆登堂入室。

然而,中国现代壁画是在严重营养不足的条件下开始寻梦之路的,并且这种营养不足,在机场壁画之后二十多年来的壁画创作中不难显见。一般而言,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对于中国现代壁画来说,人们却很难找到它与传统建筑、与古代壁画之间的某种渐进式的、承上启下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壁画创作在一开始就面对全新的语境,它在诸多方面与传统缺乏有机的联系,在源流上存在严重的断裂。

首先,是中国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之间的断裂。在现代建筑以前,建筑的概念是宽泛而具有包容性的。无论从建筑的研究范畴还是设计内容看,建筑是包括壁画、雕塑以及其它建筑装饰的一门学科。一部建筑史,很难将壁画、雕塑剥离开来; 而一部壁画、雕塑史,更是难以脱离建筑本体而独立成章。这种情况在寺观、墓室、宫殿、石窟等建筑中尤为明显。中国传统建筑以梁架式结构为主要特征,千年来形成了完善的营造法式,并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作为依附于建筑墙面而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壁画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工艺材料等方面都较好地服从于建筑的性质、功能以及结构的需要,成为建筑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壁画、雕塑与建筑一体化是传统建筑非常突出的特征。而中国现代建筑的产生,是在国门被打开,西方列强及其文化对中国入侵时,以一些城市或租界所建造的“洋房”为起始的。这些“洋式建筑”从一开始就远离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使中国的现代建筑在产生之初就中断了与传统的内在联系。这种情况有别于欧洲,其建筑发展是一种渐进式的演变过程。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到中世纪的罗马式、哥特式建筑,再到后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建筑以及发展到现代主义直至后现代建筑,其间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作为建筑装饰的壁画、雕塑,也伴随建筑的发展形成了某种渐进式的转换和逻辑关系。而在中国,人们找不到由传统建筑跨越到现代建筑的中介,传统建筑的梁架式结构和布局样式,仿佛是在突然间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功能的要求。“所以,事实上,对一切现代功能的建筑来说,当它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之日,中国几千年的建筑传统就中断了。”不言而喻,包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海、沿长江、沿铁路线所建的一些洋房,或是在五六十年代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名义下建造的折衷主义建筑,以及八九十年代在强调“必须继承传统、保持文脉”旗帜下的仿古式建筑,到现在盛行于全国的“欧陆式”建筑等,它们在样式、结构、空间、技术等方面都与宫殿、庙宇等传统木构梁架式建筑形成了断裂,而现代壁画在生长背景、文化职能以及创作指向上也同传统建筑的需求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