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寻找中华技艺人 专注洞箫制作人任瑾

2015-01-23来源于:才府编辑:

导语:洞箫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洞箫音色沉静、悠远,给人以自然平和的感觉,且携带方便,所以历来为大众所爱。洞箫的制作更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从选材到制作,每一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在数千年华夏文明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韵味给人一种悠远、自然、平和的感觉。所谓自然的箫声,最为牵动人心,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民间艺人,宫廷乐手和文化雅士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创造了沉浸着华夏文化特色的箫文化。

甲午年10月14日,风和日丽。今天要拜访的对象是来自江苏常熟洞箫制作人任瑾。任瑾老师现年44岁,接触箫有二十多年,一直执于洞箫的制作,多年努力钻研,如今已是一位优秀的制箫师傅。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洞箫制作人任瑾

一首曲子从此与箫结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由冯宝宝主演的电视剧《武则天》,觉得里面的曲子很好听,母亲跟我说那是箫,我开始对那种声音痴迷。后来大概19岁的时候,在地摊上看见所谓的箫。记得是一位剧团拉二胡的老师,也出于爱好,进了几只箫摆在他的摊位边上很不显眼的地方。当时眼睛一亮,这就是我心里经常挂念的箫么。那老师也热情,拿出来递给我,试了下,尽然当时就吹响了。均六孔的箫,七八十公分长度,一节半竹子,也不知道是啥品种的材料,六元钱。买回去一个人瞎琢磨,没人教,没资料,均六孔箫吹得很痛苦。只是觉得那箫像个朋友一样,每天都要去接触它。那时根本不知道啥叫电脑,所以,不像现在找学习资料上网搜下就行。再后来因为一直爱好,所以不断地买箫,箫也多了,也发现其中有很多问题。再后来有了网络,有了论坛,大家就有了交流的去处。在交流和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就正式自己开始制作了。

好箫难得,选材有门道

箫在选材上非常重要,比较常见的是用紫竹制作,并且要有一定的生长年龄。但是现在优秀的竹子原料很紧张,竹子长没几年就在被砍下卖钱。或者也不按常规冬天开始伐竹,而是一年砍几次。这样,长得健康优秀的竹子就很难得了。并且好料价格比统货高得多。新买回来的湿竹子,一般存放2个月后,失去水分后就看得出优劣,就会被踢出去一半。存放2年多后,有的裂了,有了因为长得不结实显得很空,还会踢掉很多。真正能通过火烤,磨管,制作,品相好的,成为优秀作品的那是少数了。

传统制作手法很粗糙,制作的乐器存在不少问题。而我们既然做,宁可不出产,也要做得精。要严格地控制音准,所以对管型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这也对竹子提出了严格要求。现在的竹子生长没几年就被砍下,管壁薄,磨管就达不到要求。只有有了一定壁厚的材料才可以磨出更好,更具有精度的管体,这为以后开孔作准音准打下基本的基础。

这些年做过不少梅鹿竹的箫,梅鹿竹斑纹精美。因为梅鹿竹本身管壁比较厚,这样就可以把箫的管腔磨得很好。做出来的结果也会很优秀。但梅鹿竹的资源同样很紧缺。能达到制作箫要求的管径的,并且斑纹精美的,品相得体的,少之又少。

我在任老师的工作室中也确实见到了很多正在阴干备用的竹子。同时还拿出材料教我根据紫竹上的颜色判断当初竹子生长时的大概方向。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洞箫

像这样深浅颜色两半的,很多人会以深色部分是向阳面吸收阳光多,浅色部分是背光面吸收阳光少。其实刚好相反,浅色部分一般是向阳一面就是接触阳光多,紫竹不容易变色,晒太阳越多,反而会变成很漂亮的黄色。一些深色部分,比如竹子的背光面,以及竹子靠近地面部分有草掩盖的,接受光照少,反而更容易颜色变深。

那么这根竹子浅色的部分应该是向南面的,深色的部分就是朝北面了。原来看竹子,也可以像看年轮那样辨别方位啊!

传授烤竹秘籍

很多人把竹子的竹节事先打通,这样可以加速风干,同时也可以避免烤直时爆裂。但任老师始终遵循传统,不打通烤,这样做的话,竹子表面由于干燥而留下的收缩皱纹,基本在初烤就可以消失很多。不要打通烤,这里面学问很大了。竹子存放2年后可以拿出来在火上过下,烤7分熟。但不要马上进行精烤,那样裂的可能性极大。初烤的料,可以丢在一边,空间有点湿度比较好,这样水分可以再被吸收到竹纤维里。这样丢上一周,三月,甚至更长再拿出来进行精烤。先烤竹肚,比如吹口下那两节,烤的时候不要哪里弯烧那里,而是要把周围的一些范围也加热,这样的话,更多的竹纤维参与拉伸,就可以有效避免烤坏。同时支点的选择很重要,这要多实践。不是哪里弯,就支那里。而是根据弯的趋势,可以支得远些,这样更长的纤维一起被弯下,那么这个力就分解得均匀多了,也可以避免被烤坏。吹口下的竹管有点长,先把竹肚烤直,扳直了用湿毛巾冷却,但不建议马上烤下面一节,而是要等很久。这时间你可以换另外一支来烤。或者掉个头,烤竹子的尾部。方法也同样,湿毛巾冷却后,还得继续冷透。竹肚烤好后,对竹节烤,竹节比较厚,火要小些,慢慢加热,这样内部也可以传到热量。同样加热时也要对节的上下3-5厘米区间进行加温,但这里边有主次。弯的部位是主要加温,周围为次要加温,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周围的纤维来分担拉伸造成的内引力,避免烤裂。实际烤的时候,就是这样劳累,反反复复,烤下,扳下,冷却。这可是动脑的体力活。为什么要这样去认真做,因为只有竹子校直做的好,那么后期磨管,可以更好地把竹子内天然的缺陷修正。竹子内天然的凹槽啊,锥度啊,都是影响乐器的大麻烦。(如下图所示)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洞箫制作

洞箫音准和音色

任老师说,音准问题一直是箫的大问题。原因是因为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规范的制作手法。对于天然的竹料,个体差异极大,要制作好一支箫,要有相当的经验,一支一支单独制作,低产只有这一条路。因为管乐器的音准受温度,吹奏力度影响很大。所以做准音准不是一般的难。

作为制作者,必须具备相当的经验。明白你的作品的音准和温度的关系,明白大多数箫友普遍的口风力度。同时,制作者本身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口风。在一个相应的温度环境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口风力度下得到的音准,才有参考意义。而不是一个音轻轻吹,准了;换一个音使劲吹,才准。当我们开挖一个音孔的时候,我们要检测这一个孔的八度十二度甚至三八度关系。这里面更难的还要加入音准的修正量。因为有的孔等你后面的孔挖好了它的音低下去了,而有的孔等你后面的孔挖好,它偏高了。乐器最终是用来演奏曲子的,要让乐器在演奏中音准才是最难最根本的,那么这里面又有修正量的存在。所以,不是有个校音器就能解决问题的。

想想,我们能听到的那些CD录音,五十多音分六十多音分的偏差,还是在录碟。所以,箫的问题不是一点点。

箫有很多种。任老师说,箫声不是悲哀的,接触箫这么多年从没有感到啥失落或悲哀,相反更多的是平静,和自然。悲哀的是曲子,或者本身有人想无病呻吟而去拿个箫。箫的悲哀是被强加的。箫声是自然的箫声,他更喜欢箫声是含蓄的,内敛的,有点书卷气。当然张扬而又表现力的也很好。每一支箫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个性差异。

宝贝展示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任老师收藏的刘泽松制作雕刻的玉屏箫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任老师自己制作收藏的几支箫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两支精美的琴箫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罕见的满花梅鹿箫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老师的太太,任太太从事工笔画事业近三十年,同时我也有幸欣赏到了她的作品,在此也分享几张供大家欣赏。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工笔画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工笔画

洞箫  制作  技艺  民间

工笔画

此次拜访任老师对代代传承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对网站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非常认可代代传承的企业文化。这将是双方交流的良好开端,我们希望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与到优秀文化的传承中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