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隔山容易隔水难 云龙古桥的价值

2015-01-23来源于:网络编辑:

无论到云龙游览过古桥的人们,还是在宣传媒体上了解到云龙古桥的读者,都是在一阵赞叹之后,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云龙为何有那么多的古桥? “隔山容易隔水难”,这句在云龙留传了千百年的民言,就是最浓缩的答案。其实隔山也并不容易,然而无论付出多少艰辛,总能翻越过,可是遇上了江河,欲前不能,只好望江长叹!云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最西面的一个县份,地处滇西纵谷区,怒江从县境西部穿过,澜沧江流经境内百余公里,把县域切为两半,辖区内高山林立,谷箐交错,泉水潺潺,江河拥有量达数十条,溪流数以千计。云龙江河之多,水资源的丰富,其它地区难与之攀比,可谓是大自然的恩赐。事物总有正反两方面,在大江大河阻隔中生活,艰难也就不言而喻了。

云龙古桥就是人们战胜自然的物证,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智慧和创造遗产。云龙古桥众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云龙盐业和银铜矿的开发,为修桥奠定了物质基础。云龙是云南盐井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共有八井,开发最早的始于汉、唐,明、清年间成为云南四大产盐地之一,食盐销到保山、腾冲、西藏、缅甸、印度等地。盐业兴旺,带来百业繁荣,修桥铺路,开拓外交。尤其是人才辈出,有识之士捐资、倡修桥梁蔚然成风,益泽子孙后代。 桥梁类型分为梁桥、浮桥、拱桥、吊桥四种,云龙古桥四种类型都拥有,其中梁、拱、吊三种类型居多,大小古桥达近百座,少量分布在澜沧江上,多数建造在沘江及其交流上。沘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记载,它发源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途经云龙一百多公里,最后流入澜沧江。沘江两岸分布着云龙古代的八大盐并,人口密集。云龙古桥的作用用最古老朴素的眼光看待,就是提供人畜通行,而放在历史渊源上考察,它在内外交往中的地位是其它方式难以取代的,因此,古桥在云龙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更远一点的眼光看,云龙古桥是中国乃至世界古桥梁艺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份,这一点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和认识。云龙古桥的发展延续,留下了独特而厚重的桥梁文化,许多有特色的古桥还具有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历史价值

云龙从西汉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设县,称比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自从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与江河作斗争的历史也随之开始,独木桥、木船、竹筏、溜索、藤桥等浮渡方式虽然没有史料记载,但远古就已有之。明代记载建造的桥共有两座:位于金泉井的砥柱桥,建于明嘉靖七年,即1528年,为两进连跨式风雨桥,桥面铁链上铺木板,上有木撑架覆盖瓦顶,横跨沘江。另一座是彩凤桥,座落于顺荡井的沘江上,属木伸臂覆瓦风雨梁桥。其余桥梁多为清代修造,此时正值云龙盐井、银铜矿开发的鼎盛时期。桥梁之设,攸关课税,利济民生,有识之士慷慨捐资。县城南端建于清道光四年的青云桥,就为曾任陕西巡抚的石门井人杨名飏捐资所修。清代到解放初期,云龙境内也建起了不少的梁桥,大部份都具有古代建筑特色;古桥在云龙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仅古代盐业对桥梁的依赖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云龙盐业兴盛时期,五井提举司年上缴朝廷课银达38000多两,盐年产量达130万公斤以上,大部份食盐都要依靠澜沧江、沘江上的桥梁,采用人背马驮运销到外地,又把其它地方的物资运回云龙。不难想象如果当时没有过江涉河的通道,怎能实现盐业的以销促产;云龙位于滇西边陲,地理位置险要,古代和近代的许多战争都与桥梁相关连,留下了无数神密的史话。

二、科学价值

云龙桥梁种类有木梁风雨桥、石板桥、独木桥等;吊桥类有藤桥、溜索、铁链桥和钢索桥;拱桥类主要是木拱桥、石拱桥两种。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缺少钢材、水泥等建筑建材的情况下,利用木料、藤子、石头等原始材料,构建大跨度的桥梁,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反映出了民间能工巧匠的智慧、创造和技术水平。云龙古桥的科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合理选址上,突出的有四种特点。一按民族风俗选址:云龙少数民族尤其是白族搞建筑都注重地势风脉,桥址一般选择在山脉与山脉相对应的地方,接山川灵气,锁风水流失,图纳福吉利;二按人口分布选址:尽量兼顾人畜通行,力求一桥能辐射几个村或一个地区,甚至于外界的交住;三按河床顺直选址:避开激流、支流、弯道,保证桥梁安全;四按节俭牢固选址:尽可能把桥墩建在岩石上,青云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西岸在巨大的石壁上凿出平台道,砌石柱支撑铁链,东面以天然石头作桥墩,桥面板下河中心立着一块巨石,人们称之为“照壁石”起到防止河床深切作用,整座桥突出省工省料,美观牢固;云龙古桥的另一个科学价值体现在建筑结构上。溜索,仅只需一根竹绳、溜帮和溜索树即可,看似非常简易,但架设中同样需要符合力学原理。溜索弧度、斜度太陡,冲力过猛,人滑到对岸停不下来,会危及生命,斜度太缓,滑行到中造停止,溜不到对岸;云龙古桥部份大跨度的桥梁,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古人建桥没有条件采用设计图纸,一般边搞模型边施工,想象周全,结构严谨,合乎科学原理,有些桥梁汇集梁、拱、吊几种桥梁类型的长处,精心构思建造,通金桥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座。该桥地处长新乡大包罗村,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 横跨沘江,为伸臂式单孔覆瓦木梁桥,全长40米,宽4米,净跨29米,高12.5米。伸臂大木方从两个桥墩分五排,层层向河心挑出,中间用五根粗大木梁衔接,上面铺木方作桥面,伸臂木方斜埋于桥墩部份,用大量鹅卵石砌压,保持干燥,防避木料被腐蚀。木伸臂下方立条石,横置木枋起支撑作用。上部采用马鞍架构建弧形屋顶,起稳固、平衡、起吊整桥的作用,头上覆盖瓦顶。通金桥是云南省风雨桥类最具特色、跨度最长的一座伸臂梁桥,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龙古桥类型中的梁桥部份,多数建有木架,上面覆瓦,遮挡太阳,防避风雨,抑制木料腐烂,延长寿命,提供人们歇息。选址、建筑合乎科学原理,多数古桥历经数百年,任凭洪水横溢,仍然存留在大江大河之上。

三、艺术价值

云龙古桥体现了许多的美学原理,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式样独具特色。关帝对君桥采取石拱上面加一高二低的白族瓦顶式建筑,桥头建有牌坊楼,式样在全国罕见。河西桥两面桥墩采用天然石头砌成弧形洞,给人以穿越城门洞的感觉。双龙桥在石拱桥上筑有白族一高二低照壁围墙,长达28.2米,墙上留有两道通口门,也属罕见。飞龙桥西岸的望江楼,更算是古建的艺术珍品,楼阁为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斗拱架叠,气势非凡,铁链桥直通底层二道大门。登临楼台,东观巍峨大山,俯视“飞龙桥”雄姿,闻北来涛声,望南去江水,心旷神怡。一座座古桥横卧在大江大河之上,与青山绿水、田园山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读云龙桥的名字,也是一种艺术享受,云龙桥梁的命名,大体归纳为四种。一则以地名而取:永安桥、检槽桥、河西桥、佳局桥、表村溜索、松水藤桥等;二则求风水取名:砥柱桥、永镇桥、关风桥、义风桥、双龙桥、永济桥等;三则寄予一种愿望:惠民桥、通金桥、安澜桥、彩凤桥、永赖桥等;四则名人赐名:杜文秀取的“飞龙桥” 杨名飏取的“青云桥”等。明代以来,云龙所修的桥梁多数都有碑文记载,文人墨客、历代官员为古桥留下了无数的诗、词、联、赋、摩崖等,成为桥梁文化的珍贵遗产。飞龙桥底层墙壁上镶有高约1.5米的、宽约1米的13块碑文,撰写书刻都出自文人之手,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双全,正门上悬有清举人尹陈谟作的长联,上下联共有174字,不妨抄来以飧读者。上联“天堑固称最矣,叹径流滚滚,鹿石奔来,擅四渎之封,表雄南诏。截三崇之险,扼吭西陲。直比金沙淘浪,荡射日光,潞水急湍,轰鸣雷鼓。傥异时江河声析,出奇制胜,试下汉家楼船,定不教螟弓矫举,走猎苍黄,蛮锦侈张,网鱼滇洱。”下联“地轴其效灵乎?看高阁巍巍,鼃梁戴起,泝九隆而上,压倒霁虹,耸五云而遥,回翔彩凤。更饶薄甸朝霞,挂穿画栋,苏溪夜月,涌到朱栏。侭迁客诗酒兴豪,览物舒怀,频洒临川笔墨,却何譲跨鹤仙人,横吹短笛,停騑帝子,独步长州。”

宝丰砥柱桥上留下的诗联也居多,张相侯进士《咏砥柱桥》中写道“沘江波浪涌如潮,砥柱中流万里桥,石骨一拳排象鼻,铁绳千丈系虹腰。云江锁住山川气,金泉撑开日月杓。来往人从空际过,河声浩浩马萧萧。”民国二年(1913年)丁润身任云龙知事曾撰一联“谁人敢做砥柱桥横卧两山担当千夫万马,我心愿效沘江水环流七里联络一城五乡”。青云桥西岸悬崖上有捐资修桥者杨名飏题刻的“碧嶂迴澜” 下方桥亭内石壁上携刻有杨名飏于清道光年间拓回的“衮雪” 这两字为三国时曹操屯兵褒谷南口石门时所书,“衮”字少三点水,以河水冲击到照壁石上溅起的飞雪来代替,耐人寻味。

云龙各族人民与桥梁有着特殊的情缘,在拥有桥梁带来的幸福中,人们也呵护了它们,逢年过节老百姓都要到桥上上香,祈求大自然保佑桥梁,降福民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中,桥梁在继续延伸和发展。如今,云龙境内澜沧江、怒江上建起的现代大型桥梁就有8座,沘江等河流上新增的桥梁数以百计,天堑变为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