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大家的刀锋 顽强的木板: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的抗战版画

2015-09-06来源于:人民日报编辑:兰兰


何处是家(版画)

江 丰


青纱帐里(版画)

古 元


为抗日将士做军鞋(版画)

焦心河


拿起我们自己的武器(版画)

野 夫

胡风是鲁迅先生晚年比较信任的弟子,受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艺术运动的影响,也积极推动木刻艺术发展。他不仅在主编的《七月》等杂志上经常刊登木刻作品,还于1937年10月从上海撤退到武汉之后开始筹备“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展览会于1938年1月8日开幕,作为抗战期间第一次全国性的木刻展览会,共展出抗战木刻作品300多幅,3天的展期参观人数近万人次,有力地宣传了抗战。幸运的是,当时的参展作品和胡风之后收藏的木刻作品共计400多幅,历经战火和劫难,却保存完好,并由其家人捐赠给了北京鲁迅博物馆。这些抗战版画,包含了著名木刻家抗战初期的代表作品,从中还新发现了王青芳、卢鸿基等木刻家不为研究者所熟知的木刻作品,是中国现代版画史上早期抗战木刻珍贵的历史遗存。

铁蹄下的苦难与反抗

日寇入侵中国之后,到处大肆烧杀抢掠,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胡风收藏的抗战木刻中,便有不少作品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日寇铁蹄之下的苦难生活。如刘岘的《侵略者来了》,前景突出刻画了一个面目狰狞的日本浪人形象,背景以几间正在燃烧的房屋来突出侵略者的暴行,主题鲜明。江丰的《何处是家》也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以日寇枪杀农民、抢夺耕牛、烧毁房屋等场面为背景,突出前景中不堪忍受日寇暴行、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一家四口的困苦,日寇的罪行在强烈的黑白对比中昭然若揭。

还有一些作品直接揭穿了日寇所宣扬的占领区是“王道乐土”的谎言,如卢鸿基的《沦陷区的凶神》、陈执中的《王道乐土的所谓“夜不闭户”》等。江丰的《囚》、陈执中的《虐待知识分子!》则刻画了抗日战士和知识分子在日寇监狱中所遭受的虐行。

面对日寇暴行,民众所做的不仅是承受更有反抗,这类题材在胡风收藏中也占据了不少数量。胡风收藏中有两个连环木刻——万湜思的《中国战斗》(23幅)、王愚的《荡寇图》(24幅),前者突出表现了日寇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后者使用中国传统的线描手法,不仅将日寇入侵一个中国城市之后在附近乡村烧杀抢掠的行为刻画得淋漓尽致,还表现了城乡人民组成游击队奋起反击日寇,最终消灭日寇等内容,整套连环木刻构图简洁,故事情节完整,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抗战宣传作用。

抗战中的前线与后方

除了警示、教育意义之外,抗战木刻也会随着战事发展,通过象征、再现等手法,反映前线战争和后方对抗战的支援等,直接宣传全民抗战。胡风收藏的木刻,便如一部凝缩的历史,不仅有不少鼓舞全民奋起抗日的题材,也有不少反映日寇悲惨下场、人民渴望和平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题材的作品,这对当时国人认识战争、认识世界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反映全民抗战方面,野夫的《拿起我们自己的武器》以手握长枪的士兵、手持红缨枪和大刀的农民、挥舞着铁锤的工人一起呐喊着向日寇冲锋的场景,充分表达出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满腔愤怒和全民奋起抗日的勇气。马达的《为自救而战》象征着中国女性在抗日战争中用投身抗战的实际行动自救并寓有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含义。还有一些木刻作品刻画了抗日战争中的军人、游击队员、农民的形象,表达出他们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如陈烟桥的《保卫卢沟桥》展示出手持步枪的士兵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王琦的《肉弹战士》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长直线条刻画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舍身驾机冲向日舰的场景;庄言的《老百姓的胜利》表现了手持红缨枪的农民刚打完胜仗之后的英雄气概;古元的《青纱帐里》描绘了四位游击队员准备伏击日寇的场景。这些作品不仅反映出战争的惨烈,更体现出中国战士对日寇的仇恨及战斗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