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引起现代绘画变革的影像技术

2015-06-22来源于:中奢网编辑:惠贞

影像对绘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摄影的发明以其实录现场的能力,使绘画的纪实功能受到极大挑战,成为现代绘画发生变革的重要前提。从超级写实主义和波普艺术开始,影像的运用在当代绘画中更是随处可见。

镜头瞬间选择和暗室操作成像的技术性使绘画手工技艺的必要性受到怀疑。于是绘画不得不削弱其还原真实的对象性诉求,转向心灵表现与本体价值。而电影、电视的出现,不仅使影像艺术以其综合能力纵横于(包括绘画在内的)时空艺术,而且以其主观化、意图化以及对视觉思维和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成为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

绘画退居边缘,同时接受了影像对视觉经验带来的改变。凭借照像机,今天的画家已很少采用现场写生或当场速写的方式。用照片收集资料的办法必然使绘画中出现的现实对象,更少真实性和现场感,更多虚拟化和图像性。摄影和绘画的关系,就象中国民间把夫妻称作冤家,一旦结合,怨也不是爱也不是,只能相互纠缠。现代主义时期立体派综合碎片的图像拼贴、未来派表现运动的视觉后像、达达主义艺术家纪录行为的影像作品等等,已足以见出影像对绘画的入侵。

超级写实主义在对照片的精细绘制中,改变了绘画从整体到局部的视觉重心,而从局部到局部的平均用力以及无笔触无肌理的技术处理,则回避了情感的介入,使画面变得外在与冷漠。其逼真性追求使那些平时只在“看”(Have a look)中存在的对象,真正成为“看见”(See)的对象,成为逼视的对象。超级写实主义在照相写实的绘制中保留了写实技艺也改变写实技艺,不仅是技术性的改变,而且是观念性的改变。

波普艺术大量采用影像复制手段,丝网印刷技术及设备的完善,不仅使传统版画大为改观,而且影响油画及其他绘画。除了拼贴复制影像外,在绘画中使用感光手段、平涂画法以及采用丙烯等稀薄颜料也十分普遍。当然也有采用沥青、塑胶等材料绘制厚重肌理的不同做法。从总体上讲,削弱深度倾向平面的绘画作品,是大众文化资源引入绘画的结果,也是广告、电视等公共图像影响视觉经验的结果。

受照像写实和波普绘画的影响,当代绘画不少作品以照片为起点,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历史照片,为当代绘画中的时间维度和新历史主义提供了新的景观。出于对影像效果、影像技术和影像印制过程的敏感,当代画家还引入了喷绘、网眼以及高反差、逆光剪影、底片效果、红外线片等手段,以描绘出与影像视觉经验有所关联的画面。


安迪·沃霍尔《玛丽梦露》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出于对明星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敏感,也出于对抽象表现主义出世的反动,大量采用复制方式生产作品。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充分利用了美国街头文化资源和文化嗜好,一方面在选择复制中以冷漠的观看揭示对象,如《大电椅》,另一方面以同一形象能指的不断重复造成形象所指的空虚化,让人对熟知对象产生意义疲劳以至处于无感觉状态,如《梦露头像》。人在艺术领域中感知到入世的、消费的虚无,正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包围着我们,这便是安迪·霍沃尔作品的意义。

理查德·伊斯堤思

伊斯堤思作品和美国传统绘画一样喜欢以街景为题材。他善于利用各种建筑材料的反光,把街道画得光怪陆离而又扑朔迷离。这种视觉感受和超级写实主义画家根据照片从局部到局部的作画方式有关。

由于缺乏绘画结构以大观小的视觉重心,观者在画面中的完形视觉心理悄悄被消解,于是我们在逼真的画面中感觉张惶与焦虑。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画家冷漠的绘制中,因为高度精确化的细部复制,拒绝对描绘场景的情感介入,于是造成了人与画面的心理矛盾。事实上,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以一种现场方式而非记忆方式来唤起观者的情绪反应,这正是其不同于摄影的价值。

格哈特·里希特|

里希特最引人注目的绘画作品是他对模糊影像的复制。他用极其精细的绘制方式(包括喷绘)来处理形象,消解了传统绘画各种构成因素的明确性,实体尚存但边界消失,如焦距不准的影像。其朦胧画面所造成的怀旧感、游离性和诗意化,使里希特对中国当代绘画影响甚巨。不仅如此,他在抽象绘画与观念变化方面的不断探索,也使其创作显得活力四射、与众不同。

张晓刚

张晓刚以中国过去时代常见的合影照作为素材,其人像俊俏、标致、木然而拘紧,具有特别神经质的精神氛围。不仅在装束和表情上和我们保持着历史距离,而且以其具有穿透力的目光永久、顽强地注视着我们,试图触动我们深藏于内心的集体记忆。突如其来的光斑或血痕,如异样的魔咒,仿佛是精神的目光执意要追寻逝去的岁月和剥开时间的秘密。

张晓刚作画喜欢用干涩的颜料在画布上皴擦,其色彩往往呈现出含混的渐变而使画面变得朦胧。布满整个画面的灰濛的质地感,让画中人物和我们之间似乎隔着历史的尘埃,即使他们就在你面前,有着巨大的面孔,你也会觉得他们和你始终保持着距离。而正是这种由近及远的距离感,让张晓刚的作品充满精神冥想的意味,并以其沉重的历史意识而具有心理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