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伦勃朗油画的光影艺术美

2015-07-11来源于:知网编辑:清语

自十四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家就开始了对光影、色彩、体积的孜孜追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在油画中首先对光做了系统的研究,在画中他最先使用“明暗对照法”。这种明暗对照不是对自然光色的被动模拟,而是对光的规律做主动的探寻,光线被用来创造立体感。达•芬奇在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里,对光进行了考究的安排,他把光作为一种主体的力量引入房间,把房间里所有的人物、墙壁和桌面都照亮了,使画面产生了一种纵深的空间效果。卡拉瓦乔对光影的研究和运用就更加精妙,富于艺术感染力。在他的作品里,人物、场景,就像是被聚光灯笼罩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他的用光,使画面形象高度集中、统一,戏剧效果强烈,把西方油画的明暗造型引向了新的高度。但是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把光影作为一生追求,并把它发扬光大的确是十七世纪荷兰艺术家伦勃朗。伦勃朗油画在光影处理的技术方面继承了卡拉瓦乔的“明暗法”。但他对光的运用却达到了出神入化,奇妙无穷的境界,真可谓是“震撼人的灵魂的艺术。”
一、光影的独特性
伦勃朗的油画对光的运用,物体空间主次的处理,都是
主观的而非客观的,他创造的光影在遵守自然光影的规律上,以立意为依据,完全是为创作思想而服务的。他在油画中使用的光照都聚集在主要形象的突出部位,而其他陪衬形象则处在忽明忽暗的阴影中。伦勃朗在画面中的光影处理极为慎重且独具匠心。对于光色在画面中的分布,据专家测算,他画中的光照,最亮部分占全幅画的八分之一,阴影部分也占八分之一,其余则是大量透明丰富的中间调子。这种光与影的布局,有利于拓宽画面的空间,使有限的三度思维,转换成了无限的宏观思维。同时也形成了他统一画面的法则,使画面的构图主次更加分明。光的聚散极大地强化了画面的主题。伦勃朗画中的光影是具有表情的,它能唤起我们视觉经验的愉悦,引导我们按照它的秩序感应它的节奏。这就明确指出了伦勃朗油画光影语言的特殊性与独创性,是完全超越于自然之上的艺术之光。
二、光影的虚实美
虚与实的对比是绘画中很重要的艺术处理手法,虚实关系
的互用可以强化画面的纵深空间,同时也提高了绘画作品的艺术格调和品味。伦勃朗的油画通过光影的妙用,营造出了一种空前的虚实相生的艺术气氛。他的画面上的光影不是单调的,而是丰富多变、具有情趣的,是与整个环境气氛紧密相连的。刘继炜他把光影巧妙的溶于形体、色彩、质感、构图之中,整个画面在光影的渲染下,形成了一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繁到简、由虚到实的井然有序的统一节奏。光和影的衔接是那么的自然流畅,虚与实的过渡是那么的和谐,感觉不到半点的生硬和不合情理之处。光影主导着画面的情绪和整体感觉。在大片的阴影之中,那些层次丰富的反光穿梭来往于各种空间深度、透视角度的暗处形象之中,弥漫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漫射光感和透气感。伦勃朗在画中的亮光运用往往是很小的一部分,通常利用大量的暗色阴影来衬托,再用适当面积的中间色调来传递和过渡,使亮部形象在光线的聚焦下,向前突现。在整体空间气氛中形成一种合情合理的膨胀之感,而大量的阴影形象则悄无声息默默后退,光与影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产生出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虚实美感。在《圣家族》中,一束光线从窗引进,把圣家族的全体成员按序推到了观众的面前,画面光的主点凝聚在哺乳的圣母圣子身上,室内是大片深沉而温暖的透明阴影,光线呈现了强烈的明暗和虚实的反差,画面上的中间色调,在人物的四周发展出一种无限的画面空间,使得空间本身变成了活生生的媒介,而交织在光影之间的流动,神秘之微光,表现出虚与实的美感,把人间母爱,美好的亲情,温馨的家庭氛围毫无保留的呈现给了观众。三、光影突出主体形象美王朝闻先生说:“凡是美的艺术,总是以其富于魅力的特征来感染观众。”伦勃朗的绘画之所以打动人,感染人,在艺术史上经久不衰,其原因是光影下的人物形象不仅美丽动人,而且更突出了主体形象的刻画。可以这样说光影是伦勃朗画中的灵魂,然则光影照耀和烘托下的主体形象却是画中的生命。为了突现出主体形象美,他总是把光聚集在形象最美、最特殊的区域,并将最明亮区域的一切细节删除掉,集中刻画主要点,给观众留下凝具的视觉中心,使观众情不自禁的被光影所托起的主体形象的美丽所吸引、所打动。《扮花神的莎丝吉雅》,光线集中照射在莎丝吉雅的头、胸和放在胸前的手上,人物目光有神,脸带微笑,体形丰满,肤色白中透红,真是美丽绝伦。此时画家的用光是柔和的,把花神那种庄严神圣的人间母性的美表露无余,令人折服。《夜巡》是伦勃朗光影变化最具革命性的绘画,他将传统的荷兰群体肖像画转化成了充满光影、色彩与动感对比的激情作品。画面庞大而复杂,但在光影的笼罩中,统一又协调。画中班宁•柯格队长与副官,正带着尚未成形的民兵队伍向前行进,画面光线呈两条透视斜线主动的向中心移动集中,聚集到中心点的人物班宁•柯格队长和身着黄色制服的副官身上。光线由弱到强,在阴影的衬托下犹如一个金色的箭头,将主要人物推到顶尖位置,在金色的光照下,跳跃而突出。画面人群的向前运动拥戴着主体形象,如众星捧月。同时画面的整体气氛因强有力的光影,虚实的对比而达到了高潮,创造了似梦境般的视觉与戏剧性的效果,使主体形象在光和影的互补中得到了完美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