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中外270件艺术作品亮相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2015-07-12来源于:新华网编辑:兰兰

此届双年展评审团主席、美国艺术家琼·舒尔茨告诉记者,双年展在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她每届都参加。作为见证者,她认为:“这个艺术盛会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值得借鉴的新的理念和经验,也为世界各国艺术家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这样的艺术盛会,无论对艺术家还是普通观众,都是一件好事。”

本届双年展由评审团评选出金奖一名,为中国艺术家梁雪芳的《尔若盛开》;银奖两名,为日本艺术家的《流动》和中国艺术家袁警卫的《乌镇印象》;铜奖六名,包括拉脱维亚艺术家茵古娜·拉弗斯《森林》、罗马尼亚艺术家卡门·格罗萨的《存在》等。

《尔若盛开》用苏绣表现残荷意象,简单、灵动的黑白造型打动了很多评委的心。创作者梁雪芳对记者表示,“得奖很意外,这是对像我这样的草根艺术家的鼓励。”她一直致力于苏绣领域的创新,希望用最少的线条表现最丰富的传统意境,并把刺绣作品从传统的镜框展示中解放出来,更贴近观众和自然。

据介绍,这个大型的双年展平台将世界各国以纤维材料作为创作媒材的当代艺术家们联系起来,吸引了来自壁画、雕塑、综合材料、服装设计、染织艺术、环境艺术等诸多领域的艺术家参与。双年展在筹办过程中共收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报名作品655件。

“本届双年展参展国家和地区由上届的37个增至43个,这个数字让人们看到国际纤维艺术的又一个新的凝聚、新的高度、新的跨越。”本年双年展组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说。

用铁丝网塑造出立体人物拥抱造型、废弃的袜子编成的“孤独的墙”、零散的电路零件拼成的“乔布斯”肖像、牙签构成的“蒲公英”……记者在由纱厂厂房改造的展厅内看到,千姿百态的参展作品除了以棉麻、化纤、蚕丝等传统纤维材料为创作素材之外,电线、杂志封面等日用现成品,甚至各种植物都成为创作材料,常见的物品被赋予新的形式和生命力,让眼前一亮。

这些参展作品既有平面、浮雕式壁挂,也有立体、装置性软雕塑等,参观者可以远观,也可以把玩,可充分体会当代纤维艺术的独特视觉、触觉美以及和环境的亲近特质。当代纤维艺术发源地是瑞士洛桑。从1962年开始到1995年,洛桑共举办了15届双年展,新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段使纤维艺术逐渐摆脱传统壁毯艺术的束缚。

2000年双年展落户北京,此后每两年在国内不同城市举办。“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纤维艺术展和知名学术品牌。

本届双年展所在地——南通市唐闸镇集中了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一批工业实体,是中国重要的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南通全面修缮街区风貌,精心保护工业遗存,筹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着力探索转型发展,通过文化创意赋予历史空间新的发展活力。

本届双年展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和南通国有置业集团协办,将持续到10月16日。